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在大学做心理咨询的经历可以说非常痛苦,因为咨询老师的身体和工作原因,我连续换了两次咨询师,一位是认知行为取向的,一位是精神分析取向的。由于她们的咨询方法,性格,期待,态度等都不大相同,所以我感觉很累,我为了适应她们甚至自学了这两个流派的一些理论知识。除此之外,由于是在高校,生活区和社交范围比较局限,因此我偶尔会偶遇我的咨询老师,看着她们和家人幸福幸福的走在一起,我总是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可能是嫉妒,也可能是幻想的破灭。我有时也能在一些活动中看到老师,看到她们对那些优秀学生的肯定,我也会非常难受。
这种痛苦只是我的心理问题导致的吗?还是说高校根本就不适合做长程的心理咨询?
为了达到咨询的效果,有个咨访关系匹配的问题,相信你是碰到这个问题了。但是咨询有保密性,私密性。你不试,又不知道,是否匹配。要提高一下,自己的筛选能力。另外,一般3-5次咨询,就应该感觉到是否匹配了。
感觉和单独的某一位老师都是匹配的,但是换来换去就很难受,不知道是不是咨询方法不同,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同导致的
有些高校会有限制学生做咨询次数(如:最多8次),目的为了让更多学生得到帮助。我不知道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这样的设置。
其次 我能感觉你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正是 我们需要跟老师讨论的,无论是因为自己还是老师,这种痛苦可能都需要被看到,被分析,处理。
可以再试着跟老师坦诚的把你今天所感告诉老师,相信老师会给你一个反馈。如果没有给到你反馈也不要担心,这个平台还有很多老师的,也可以为你咨询的,如果你需要的话。
我们没有次数限制
你好,也许这两种不同的流派给你造成了一些困扰,另外你看到咨询师是的,生活状态内心可能会嫉妒,也许是对咨询师产生了激情。所以寻找匹配的咨询师划清界限比较重要。
你没想过是她们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