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遇到一个反问型人格的同事怎么办

星期八  

同事就是那种反问型人格,今天出差回来因为好多花销没有开来票,所以我就问同事有没有开来票,其中一个同事给了我还多票,然后我问另外一个同事,我说:“巩老师,你那有多少打车票呢”,她随口就说一句:“我上次不是跟你说过吗”,真是尴尬,她确实跟我说过,不过因为时间太长我记不清了,而且我这样问主要是想要一些打车票,也不是真的问她,她说话总是反问,我都不爱跟她说话,说话的话也是得小心点。我后来就是:“我看看吧,我还有好多地铁票可以开”然后她就下去取外卖了,真的有时候跟她说话真是别扭。希望之后和她少一点交集

回答
最佳答案
王幂心理咨询师

你这位同事的表达确实让你听起来不舒服,你友好的表达却没有得到友好的回应,感到不舒适,甚至想拒绝交往是很正常的反应。
首先,你在发出疑问的时候其实是想得到后续的反馈,也就是你想问问同事是否有多余的票据可以供你使用,她的反问句,让你下一步的表达无法进行,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在人多的时候正向直接询问:巩老师,我这儿缺一些票据,您有多于的可以匀给我吗?这样,她就只能正面回应你。
其次,她有可能确实不想匀你,才会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拒绝,可能是故意岔开话题,那我们就知道她可能不愿意在类似事件上帮助他人,那我们就选择下次相似问题询问别人就好了,因为明知请求帮助会被拒绝仍然发出帮助邀请?,不仅让行动变得无意义,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我是心理咨询师王幂,希望你每天开心愉快?

10个回答
张宝会心理咨询师

你好!非常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本来正常的问话,却被同事反问回怼,这种感觉的确让人愤怒又窝火,真的挺难受的。而且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所以都不想和她说话甚至想躲避,看来,遇到一个反问型人格的同事真的让人挺困扰的。
一 我们都知道,用反问句表情达意,语气就是很强烈,尤其是表达不一样的意见和想法的时候,很多人听了心里也都会感觉不舒服的,所以你的感受是正常的。

二 同时, 我想了解一下,你同事只对你这样说话还是对谁都这样说话?是她的一种表达模式呢还是想对你表达一种情绪。
三 毕竟和同事在一起工作,心情很重要。所以,改变不了同事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先从自己做起,相对容易一些。可以试着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巩姐,我想向你要几张票,你看你能给我几张?”
四 找个时间也可以和其他同事交流一下自己心里的感受和想法,看看别人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也许自己心里就会看到更多的点。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郝淑真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师,十分感谢对平台的信任,来到这里倾诉烦恼。
通过你的描述,看到了你和同事人际互动的模式。
文中你提到对反问的同事,非常反感。现在请想一想,当他用反问的形式质问你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是尴尬?还是小时候记不起答案的委屈或被长辈被质询时的愤怒?
自己理清了情绪,其实也就找到了背后的答案,针对自己当时的感受,回想一下自己在小学或初中有没有被老师或朋友提问的时候,自己回答不上来的情形?还有自己忘记了什么事情,别人在追问时候的情绪。是不是现在 负面这种情绪又浮现上来呢?
另外,好像你同事对于反问,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已经给你造成了伤害。他问完你之后就去楼下取外卖去了。
如果说你的负性情绪没有其他的原因,是不是可以和朋友坦诚的说一下,这种反问式的无奈和烦恼?如果朋友意识到这一点,相信在你的提醒下,一定会有所改正。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高程程心理咨询师

从您的描述来看,这位巩老师似乎习惯于用反问的方式来回应他人,这可能反映出她的一种防御机制,也许她内心对于直接表达需求或感受有些不安,因此采用反问的方式来保持距离感或避免直接冲突。
虽然她的沟通方式让你感到不舒服,但我们可以尝试从自己的角度做些调整。比如,在与她交流时,你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模糊表达。同时,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要过于在意她的回应,以保护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如果确实觉得与她相处很困难,也可以尝试减少不必要的交集,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与其他同事的交往上。在职场中,我们无法选择所有同事的性格和沟通方式,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人和事,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氛围的和谐。

李艳利心理咨询师

问同事事情的时候,同事会反问你,这样会让你觉得不舒服,想远离他。
最直接的感受是他这句话让你觉得不舒服,实际上是你听到这句话时,你的想法让你感受到了不舒服。行为就是想远离他。所以你需要去回想一下他,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什么,才能找到为什么你会觉得不舒服,从而向远离他。
如果觉得这件事对你影响还蛮大的,因为同时在一起总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就找老师处理一下。

陈立彬心理咨询师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你在和巩老师交流时感到有些无奈和困扰。她的反问让你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甚至有点被攻击的感觉。你希望和她减少交集,以避免这种不舒服的交流。

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 保持冷静和礼貌:尽管巩老师的交流方式让你感到不舒服,但保持冷静和礼貌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她的行为影响你的情绪和工作效率。

2. 明确沟通:为了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你可以尝试更明确地表达你的需求。例如,你可以说:“巩老师,我出差回来需要一些打车票来报销,你那里还有吗?”这样她就能更清楚地理解你的意图。

3. 建立积极的交流模式:如果可能的话,尝试与巩老师建立更积极的交流模式。你可以主动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寻求她的帮助和建议,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4. 设定界限:如果你觉得和巩老师的交流过于困难或不舒服,可以适当地设定界限。例如,减少不必要的交流,或者在某些话题上保持沉默。这样可以帮助你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5. 寻求支持:如果你感到无法应对巩老师的交流方式,可以寻求其他同事或上级的支持。他们可能能给你一些建议或帮助你解决问题。

张巧丽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理解您的困扰,面对这样一位同事的沟通方式,确实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和困惑。让我们尝试从几个实际场景出发,一起探讨如何应对,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实用的策略。
1、假设你正在做一个项目,需要确认某个细节:“巩老师,这个项目的截止日期,是下周三对吧?”
• 同事可能的回应:“我不是告诉过你吗?”
• 你可以尝试的回应:“我可能有些记不清了,因为之前会议中提到的是下周三,想再确认一下,以免耽误了进度。”
通过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性和强调共同目标(避免耽误进度),可以引导对话回到正轨,同时减少了对方使用反问带来的压力感。
2、你想起之前已经讨论过的一个问题,但又想确保没有遗漏:“巩老师,关于上次提到的那个报告格式,是不是需要按照新模板来?”
• 同事可能的回应:“我上次不是跟你说过吗?”
• 你可以尝试的回应:“对不起,可能是我太紧张了,最近事情多怕记错了。能麻烦您再简单提醒一下关键信息吗?这样我能确保一切就绪。”
通过道歉和解释自己可能的状态(紧张、忙碌),再加上请求对方的简短提醒,不仅能够缓和气氛,还能实际解决问题,同时体现了对对方之前工作的尊重。
3、你对一个方案犹豫不决,想听听同事的看法:“巩老师,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
• 同事可能的(潜在)回应:(如果习惯于反问)“你自己怎么想的呢?”
• 你可以预先调整的提问方式:“我在考虑这个方案,觉得它在X方面很有潜力,但也担心Y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或者有什么不一样的视角可以分享?”
通过提前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担忧,可以有效引导对话方向,减少对方直接反问的可能性,同时也促进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
在这些例子中,关键在于保持冷静、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尊重对方的立场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改善与这位同事的沟通,还能提升整个团队的协作效率。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到你。

孙燕云心理咨询师

你在与这位巩老师交流中遭遇的尴尬与不适,我能真切体会到。她的反问型回应方式,让你在沟通时倍感压力与局促,这是很正常的感受。

人际交往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说话风格,她或许习惯用反问来表达,却未顾及到这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困扰。你因记不清她曾说过的内容而再次询问,这并无不妥,不必过度自责。而她的回应也并非针对你个人,只是其说话习惯使然。

若你期望减少与她的交集,这是一种应对策略。但倘若工作场景中难以避免碰面,不妨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当她再次反问时,你可以温和地表达自己确实遗忘了,或者以幽默化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能降低你在交流中的心理负担,让相处变得稍微轻松些。

郭建波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郭建波。这个反问型的同事可能让你感受到自己被指责了。这种感受怎么来的呢?或许你从小父母就是这样和你说话的,或者指责你批评你的时候就用这种口气,所以就容易勾起你的痛苦感受。而你和这样的人说话,也很难去直接表达你的需要,这样就加重了对方反问的机会。从这点上来说,你也在重复体会那种被指责的感觉。

确实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她们也会根据对方的特点来选择怎么说。对你产生的影响是因为触动了你内心的一些创伤点,才让你觉得尴尬和别扭等。慢慢去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看看那些点被触动了,这些点又是怎么来的。更多理解自己,就能更能放松一些。

关爱自己,理顺关系,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需要更多探索自己和疗愈自己,可以私聊我。

靳怡心理咨询师

你好,您和同事和善的沟通,却换来她的反问,您感到不被尊重,是可以理解的。您的同事可能倾向于用反问来避免直接回答问题,这可能是一种习惯,并非针对个人。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她的性格特点、沟通习惯,或对他人提问的敏感性。她可能性格较为直率,沟通时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而非刻意为之。
与她沟通时,可以尽量简洁明了,直接表达需求。比如,“巩老师,能否再确认一下打车票的数量?”这样避免引发反问。如果她提到“已经说过”的情况,您可以坦然回应:“确实记得您说过,不过具体内容忘记了,所以想再确认一下。”这样既化解尴尬,又能让对话顺畅。工作上难免会遇到不同性格的人,慢慢适应不同的应对方式,尽量不受情绪的影响,把重点放在工作或者解决问题上。☺️☺️☺️

温丽红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到你在与反问型人格的同事相处中的困惑,与反问型人格相处确实不容易,因为反问,是一种隐形攻击,反问的关键不在于得到答案,而是强调语气,表达情绪,尤其你这是同事,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更能理想你的难处,可以一起来分析梳理一下,看看能不能在过程中让你有新的视角和找到好一些的方法:

首先:你说同事是反问型人格,他是对每个同事都这样,还是只针对你呢,如果他对大家全一样,那我们可以不用在心理上有太多愤怒的,可能是他的一种沟通方式,也许是他的原生家庭或者过往经历中受到的教育或者他一直习惯于这种沟通方式,并不是针对哪个人,或者说,他并没有真正看到意识到这种沟通后面对别人的伤害

其次,有些反问,可能是他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因为他们过度识别他人话语中的攻击性,即心理学上的敌意归因偏差,本来你是很真诚无敌意的表达,在他那可能识别为对他自身的攻击,于是采取反问来防御伤害

这时:我们深入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他的习惯性反问后的原因,可以在心中将他的习惯性反问理解为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不足的表现,那么当对方 再用此方式让你不舒服时,可以向对方 表达你的真实感受,但这有一定的挑战和风险,得需要你有很强的共情和表达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时机,他可能才能真正接纳你的善意,另外,也可以和上级领导或者单位其它比较信任的人请教,以他们的视角找找好的方法,如果在你所有努力都尝试后依然没有更好的收效,那远离,减少交集可能是更好的办法,但至少我们的心理会因为努力后而不那么纠结

还有:在这个过程 ,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成长,可以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认知,深入思考情绪的来源,情绪的目的,觉察这些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产生改变的机会。然后,也可以做一些情绪表达的练习,对以后自已的成长,不论职场,家庭还是亲密关系都是受益终身

最后:也要理解,每个人的表达习惯是被 认知和过往经历塑造的,改变并不容易,这样当对方改变慢或者没有改变,我们的心理就不会有太大的落差感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