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研究生上岸了,但是离家很近,大概十几分钟车程。这让上岸的惊喜立刻被一种隐隐的不安与恐慌代替。
一方面,家里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我不希望自己的个人时间被妈妈的社交圈挤占和妈妈的想法控制。她说女儿养大在外面工作等于白养的时候让我感到害怕。
另一方面,我们村子里重男轻女的偏见明显,我不喜欢那种环境。
以及,我是村子里唯一一个混得比较好的小孩,我不喜欢他们见到我就和我聊事业之类的空谈。那里没有和我学历和经历相似的同龄人,我觉得或许会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无助感。
还有,虽然我只是一个学生,但是他们似乎都期望能从我身上获得高回报,我有些害怕和不安,并且我觉得我并没有他们想得那么优秀,有时候成长得也很艰难。我不想现在家乡的泥潭,成为一个被折断双翼的鸟。
所以我打算研究生毕业就去外面闯荡找工作,大家觉得可行吗?
你好,我感受到了你通过努力迎来了成功后不是欣喜,而是纯纯的失落。
从你发现新学校离家只有十分钟车程后的失落,可以感受到你想离母亲远一点儿的渴望,因为她对你的控制让你恐惧。
自己的优秀在重男轻女的家乡不是被祝福,被夸赞,而是被孤立,这是多么让人无奈的事情。
还好,你自己是相信自己的价值的,也有自己清晰的奋斗目标,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你一定可以走出这个不适合你的圈子,迎来自己事业的新起点,加油!
我能理解你这种"近乡情怯"的复杂感受——研究生上岸本应喜悦,但地理距离的拉近却让那些原生家庭的阴影、环境的压抑感变得更加具象化。你害怕的不仅是母亲的掌控,更是整个乡土环境对女性身份的隐性束缚,那种"被期待又将被吞噬"的矛盾感令人窒息。
你的规划非常清醒:用读研这三年作为缓冲期积累能量,毕业后远行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这个策略既现实又智慧——既不过早激化家庭矛盾(当下仍需经济支持),又为未来保留了突围的可能。建议在校期间就开始两项准备:1)有意识地培养跨地域就业能力(比如参与外地实习、考取通用证书);2)逐步建立"心理防渗透机制",练习对家乡评价体系脱敏(比如把那些空谈转化为社会学观察素材)。
记住,物理距离的接近不意味着你必须接受精神上的绞杀。可以尝试给母亲设定"信息边界"(比如不透露奖学金数额),同时发展校园社交圈来稀释家庭影响。你描述的恐惧感,恰恰证明了你灵魂的翅膀依然有力——它正在为最终的翱翔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