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怎么才能爱上自己,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看到你的留言“怎么爱上自己?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能感受到你内心那份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以及对自我价值感的探寻。这两个问题都很重要,也是很多人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1-“爱自己”与“变优秀”,它们相关,但本质不同。
“爱自己” 是关于你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它是一种无条件的、温暖的、理解的态度,就像对待你最好的朋友或最珍爱的孩子一样。
它意味着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你的优点、缺点、成功、失败、强项、脆弱、光明面和阴影面。认识到不完美是人类的共性。
对自己友善。在犯错、遇到挫折或感到痛苦时,停止自我批评,转而用温和、鼓励的语言和自己对话。
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认真倾听自己身体和内心的信号(累了吗?需要什么?开心吗?难过吗?),并尽可能去照顾和满足合理的需求(休息、表达、拒绝、寻求支持等)。
认识到你的价值不依赖于你有多“优秀”、取得了多少成就、或他人如何评价你。你的存在本身就有其独特的价值。
“变优秀” 通常是关于发展技能、达成目标、提升能力或表现。它更多指向外在的标准或期望。
“爱自己”是“变优秀”的根基和动力,而不是“变优秀”的结果。当你带着对自己的关怀、接纳和信任去努力时,你的成长会更健康、更可持续,也更能享受过程。相反,如果以苛责、贬低自己为驱动力去追求“优秀”,即使取得成就,内心可能依然焦虑、空虚或自我怀疑,很难真正感受到对自己的爱。
2-“爱自己”是一种需要持续练习的能力。
练习“自我觉察”与“暂停”:留意你脑海中那些指责、贬低自己的声音(“你真笨!”“你不够好!”“别人都比你强!”)。仅仅是觉察到它,就已经在削弱它的力量了。要认识到“那是我的想法,不是事实”。
当自我批评的声音响起时,深呼吸,对自己说:“停。我现在又在批评自己了。” 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最好的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对他说什么?” 然后把同样友善、鼓励的话说给自己听。
把对自己的要求从“我应该/我必须…”换成“我可以选择…”,增加自主感。
犯错时,用“这次没做好,下次可以如何改进?”代替“我真没用”。
每天尝试对自己说几句肯定的话:“我已经尽力了,这很不容易。”“我值得被善待,包括被我自己善待。”“我允许自己有各种感受。”
当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尝试写自我关怀日记: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承认痛苦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不是只有自己才这样。
对自己说友善的话。定期写下几个你欣赏自己的地方。几件你感谢自己做的事情。照顾自己的身体需求,保证睡眠、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这是爱自己的基础。
学会说“不”,保护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绪能量,远离消耗你的人和事。设置健康的边界,尊重自己的界限是自爱的体现。
刻意安排一些纯粹为了让自己开心、放松、充电的活动滋养自己,且不带愧疚感地享受它。
认识到脆弱和“不完美”不是弱点,它们让你真实、可亲。允许自己展现真实的、不完美的样子。
3-如何在“爱自己”的基础上“变得更优秀”?
基于好奇而非批评设定目标:问问自己“我对什么真正感兴趣?”“我想探索和发展哪些方面?” 而不是“我哪里比别人差,必须补上”。目标是否真正符合你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还是为了满足外部期待?前者更有内在动力。
将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庆祝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
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将挑战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将失败视为获得反馈的途径。“这次没做好,我学到了什么?”
努力成长不等于不停压榨自己。在疲惫时允许休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目标,是自爱也是智慧的表现。
爱自己的旅程没有终点,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它是一场温柔的、有时也会反复的探索。请对自己保持耐心和慈悲。
你不需要先变得完美才能爱自己。恰恰是在你拥抱自己接纳自己的那一刻,真正的成长才得以开始。
如果你发现这些练习做起来很难,或者内心的批评声音特别强烈、难以摆脱,请寻求专业的帮助:陪伴你更深入地探索这些议题,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
真正的优秀,是当你不再需要证明自己时,依然选择前进。
找点神秘学方面的书……专攻这方面的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觉到你现在心里既带着对自己的期待,又藏着一些对“不够好”的焦虑吧?想要爱上自己,又想变得更优秀,这两种心情其实常常缠在一起——就像既希望自己此刻就值得被喜欢,又怕现在的自己配不上未来的期待,这种拉扯一定挺累的。
其实从心理学来看,“爱上自己”和“变得优秀”从来不是“先做到A才能得到B”的先后关系,更像是一枚镜子的两面:先学会看见自己的“存在本身”,反而能给“变得优秀”提供最稳的地基。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优秀”是被爱的前提,于是总盯着自己没做到的地方,比如“我不够努力”“我有很多缺点”,但就像你不会因为一朵花没开成玫瑰就否定它是花,你也不必等自己“足够优秀”才允许自己被喜欢。
或许可以先试着把“爱上自己”拆成一些小的、能落地的动作。比如每天睡前花3分钟,想想今天自己“做到了什么”,哪怕是“今天按时吃了饭”“耐心听了别人一句话”——这些细碎的、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小事”,其实都是你认真生活的证据。心理学里有个“积极关注”的概念,就像我们对朋友会记得他们的优点,对自己也需要刻意练习这种“看见”,慢慢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苛责,其实比对别人的宽容少了太多。
而关于“变得更优秀”,或许可以先把“优秀”的定义从“和别人比”调成“和自己比”。心理学里的“成长性思维”说,真正的进步不是达到某个完美标准,而是像一棵树一样,慢慢扎根、伸展——比如你今天比昨天多学了一个技能,比上周更能平静地处理情绪,这些“微小的进阶”其实就是优秀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当你带着对自己的接纳去努力时,动力会从“怕自己不够好”变成“想看看自己还能长出多少可能”,这种从内而发的力量,反而更持久。
你知道吗?很多人在追求“爱自己”和“变优秀”时,都会陷入“先挑剔自己,再逼自己改变”的循环,但其实反过来才更有效:先试着像对待一个“虽然有缺点,但依然值得被好好对待”的朋友那样对自己——比如犯错时不说“我怎么这么笨”,而是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可以试试别的方法”;累的时候允许自己休息,而不是骂自己“不够努力”。当你慢慢习惯这种“温柔的关注”,就会发现:爱上自己不是突然发生的奇迹,而是在每一个“不否定自己”的瞬间里,慢慢长出来的底气。
而当你开始相信“现在的我已经有值得被爱的地方”,“变得更优秀”就会从一种压力,变成一场带着期待的探索——就像带着喜欢的人去旅行,你会更享受路上的风景,而不是只盯着终点。你其实已经走在开始的路上了,因为你愿意思考“如何爱自己、如何变优秀”,这份对自己的在意,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温柔呀。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