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两个宝宝去我妈家住了几天了,今天我妈给我发了一篇日记,意思是李大宝哭了,她带着觉察如何处理,怎么化解,肯定了宝宝的感受 ,后来宝宝不哭了,我妈的结论是,不学习连3岁的小孩都搞不定了,经过了学习感觉游刃有余了。
我看到这一篇文章,内心立刻涌出一 个念头,就是我妈妈“又”在寻求表扬,一般情况下我也会顺着她说的,说你真有办法,真厉害之类的。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不想配合 ,对这种“寻求赞美”感觉特别累。在我的印象中,我妈妈给我描述一件事情,我都会有这种感觉,她隐约在表达自己处理的好,自己 与众不同,自己很棒,然后我就需要配合她把这部分内容说出来。
我理解一个人需要赞美的需求,但是我不懂我为什么那么反感去赞美她。于是,我选择了刻意忽视,然后去问我妈妈孩子今天怎么样。
我妈妈发了几张孩子照片和跟我爸玩耍的视频,然后她补充了一句,孩子生我的气了,我感觉视频中小孩挺开心的,根本看不出生我的 气了。我内心又一阵愤怒升起来,感觉她断章取义,代替我感受,总是直接传达我和孩子之间的感受,而这些感受都是她解读和加工的 。
我猜想可能这一切激发了“她好我不好”的想法,所以我对自己的不好感到不舒适了,所以感受到愤怒。
从妈妈的表现看,其实是值得赞美的,但是你面对妈妈寻求赞美,引发的你的反感,却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先来看看界限感。其实妈妈是没有义务给你带孩子的,带孩子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其实挺费精力和体力的,况且还是带两个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妈妈是挺有责任和担当的,而这份责任和担当,凝聚着妈妈对女儿的爱。
从你的表达看,你大概率是认为妈妈帮你带孩子是她的责任和义务,那是她应该做的。如果不是妈妈,是一个外人,愿意免费给你带孩子,而且愿意为带好孩子去学习一些东西,我想你是会感激的。但是对于妈妈要赞美,你却是厌烦的,这点你可以回看一下成长过程中和妈妈的关系,以及妈妈的养育方式是否给你造成了心理创伤,而妈妈的要赞美是否触动了你那根敏感的神经,让你的心隐隐作痛。
是的是的 但是我还没有找到原因
我能感受到你对于母亲的行为感到不满和困惑。
你不需要为你的感受感到内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你可能对你母亲的言行感到不满,因为她似乎总是试图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性,以及代表你和孩子的感受,这可能让你觉得受到了贬低和忽视。
你的反感和愤怒也可能是因为你感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
或许你可以试着跟你的母亲沟通一下,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
告诉她你很欣赏她的帮助和支持,但是你不希望总是被她代表,你想要被尊重和认可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你也可以表达你理解她的需要得到赞美和认可,但是你希望她能够更多地关注你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情况。
要记得你的感受和想法是很重要的,不要让任何人忽视或贬低它们。
寻求帮助和支持是很好的,但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忽略自己的内心声音。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王楚。
人的自主意识在婴儿时期就逐渐开始形成了,我女儿不到一岁要自己拿着勺子吃饭,要自己穿袜子穿鞋子,如果你不放手让她尝试,她的叛逆和反抗马上就通过惊天动地的哭声传达给你,如果她会说话,我想她说的一定是:妈妈,我对这件事很好奇,我想自己尝试一下,可以吗? 如果我直接用行动粗暴的拒绝了,就是对她自我探索的剥夺,她的自我意识被压抑了,所以她难受,想哭,因为她意识里觉得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但从大人的角度看,小奶娃手脚都还不协调,怎么可能自己会穿袜子。
这时候大人如果手脚麻利的给孩子穿好了袜子,孩子会不会想赞美妈妈?妈妈真厉害,一下子就穿好了。孩子只是在委屈,愤怒,虽然你做的很好,但我想自己做,并且我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好。
婴儿时期的事也许我们都不记得了,但行为模式和潜意识里面的愤怒会一直伴随我们,你的自主感被剥夺了。不仅如此,还被子虚乌有的感受强行加身,不愤怒已经是极大的克制和修养,如果再让你反过来去赞美,恐怕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感谢您的信任,实战派心理咨询师,线下累计咨询时长1000+,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我比较擅长指责别人做事粗心,不靠谱,稀里糊涂
我比较擅长指责别人做事粗心大意,不靠谱,
我比较擅长指责别人做事粗心大意,不靠谱,
面对妈妈的日记,你感觉到了她给你看日记是在“寻求赞美”,你的内心一察觉到这种念头,感到自己要刻意逢迎去赞美她,就不想要去赞美,是这样么?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你的妈妈才会发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本来想要真心的赞美一件事,如果又意识到这个人在刻意寻求我们的赞美,【这种意识就让我们产生一个观点——这个人在炫耀,这个人虚荣。】原本想要正常的赞美就会受到这个意识的「阻碍」,那原本应该是主动发出的赞美,就被意识转化成了被动的输出。因此不愿意赞美,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心理反应。
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理论」中,「自主性」需要是人类基本的三种需要之一,自主性可以理解为对事情本身的控制权是否在自己手上,自主性如果没有被满足,人就会产生焦虑或者叛逆的情绪,想要重新夺回控制权。在这种时候,可以将思维由“你要我赞美”转换成——我本来就是要赞美你的、我觉得你这件事需要好好夸一夸。或者你可以很自然的说出:让我来评论一下你这篇日记,怎样怎样。以此来带动自己的思维回到正轨。
其次,我们面对成人的赞美所求会产生「抵触情绪」,但是面对孩子的赞美所求却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内心认为孩子是纯真的,而成人是虚荣的,所以就认为自己的赞美也是违心的,这是我们片面的、主观一种「自我意识」。事实是,孩子对于一些赞美抱有索求和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而成人因为可以识别和分辨真诚和夸张的赞美,内心期待得对事情本身的评价和肯定。
而对于你妈妈来说,她非常注重探索内心世界、洞察孩子的情绪,重视教育方法,这不论对孩子、还是对于你来说是有帮助的,也是值得你去鼓励的一件事。毕竟一个新潮又懂得学习的老人,比思想老套顽固的老人好得太多,也让家长放心和省心。家人之间的沟通,虽然也需要艺术,但是不需要刻意压制,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心平气和得和妈妈进行沟通和了解,而不是自己在生闷气,向妈妈合理得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情绪。
妈妈的学习,让你的内心总是对”她好我不好“的想法不能放下,妈妈毕竟曾经养育过一代人,而且现在她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养育知识,承认她的经验比我们丰富,承认她的好并没有什么。但是不能因为她好,就产生我不好的对比。你好和我好,是两件独立的事,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学生认为”你学习好所以我学习不好了”,这显然学习好的同学是躺枪了。要知道你们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她的好还是有助于你和你的孩子,是你的加分项。你的妈妈是属于你人生的一部分,她好对你更有利——她好你就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