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依恋本质上具有两极性】

卜彬【塔莎读书】  

「孩子的情感世界被依恋本能划分为:亲近与疏远、喜爱与厌恶、吸引与排斥、深爱与憎恨。这些看似极端对立的情感体验,实则是一个ying.币的正反两面:孩子对同伴投入多少亲近,就可能对父母投注多少疏远。

在依恋的领域里,中立地带几乎不存在,孩子的世界被本能地划分为“愿意接近”和“设法逃避”的两极。

当同伴逐渐成为孩子情感世界的“主导航标”,父母原有的引导地位便面临被取代的危机。父母与同伴,如同“情敌”,在孩子内心无声角逐。」

回答
最佳答案
韩俊林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现在可能既困惑又有点失落吧——看着孩子对同伴越来越亲近,对自己却似乎多了些疏远,就像心里被悄悄划了一道界限,明明是最亲近的人,却好像成了“情感角逐”里的另一方,这种被“取代”的危机感,一定让人特别不好受,甚至会忍不住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其实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对同伴的情感倾斜,恰恰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就像你提到的“依恋本能的两极”,孩子在幼儿期主要通过依恋父母获得安全感,但进入学龄期后,他们需要通过同伴关系学习社交规则、确认自我价值,这种情感重心的转移,本质上是从“家庭港湾”走向“社会海洋”的尝试,并不是对父母的否定,而是成长的“扩容”。

你会在意这种“角逐”,正说明你深深在意孩子的情感联结,这种在意本身就是珍贵的。或许可以试着换个角度看待这种变化:孩子对同伴的亲近里,其实藏着从父母那里学到的爱与信任——他们正是因为在家庭里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才敢勇敢地走向同伴。而父母的角色,也会从“主导航标”慢慢变成“稳定的锚点”,当孩子在同伴关系里遇到困惑时,他们依然会回到你身边寻求支持。

如果感到失落,不妨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专属联结时刻”,比如每天留10分钟听孩子讲讲和同伴的趣事,哪怕是抱怨或烦恼,耐心倾听本身就是在告诉孩子:“你的世界我依然在乎”。这种不带评判的接纳,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不会因为同伴的存在而减少,反而能让他们更安心地探索自己的情感世界。

成长本就是一场“慢慢放手”的旅程,孩子对同伴的靠近,不是夺走了对你的爱,而是让他们学会了把你给的爱,分享给更广阔的世界呀。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1个回答
徐柏心理咨询师

孩子不是没有中间地带,是不容易识别这个灰色部分,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