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
平台承诺 免费退改
相亲男生认识15天,见了四次,都是他邀请我, 我反馈积极,见面聊得来,他对我有肢体接触,贴我胳膊,捏我脖子,坐公园的长凳也会靠近我,有两次我说走吧他也会说再多转会吧。我骑电车带着他,他会用手指轻挠我屁股,我说你别挠我屁股,他说挠你怎么啦。我说痒,他不挠了,但是下次还是会逗我,就挠两下。我不反感这些行为,没有表示排斥。是领导介绍的,如果不喜欢可以客客气气的吧没必要摸我。上周会主动跟我聊天,我会开启话题聊好久。上周天见了以后慢慢变了,不发早安了,聊天也回,但感受到疏离了。我问“怎么没有叫醒服务了”他说“不好意思,早晨忙着忘了”,但是接下来也没再发了。周三中午我约他晚上遛弯,还是我去找他,他每天都遛弯的,他说“今天不一定遛弯了,到时候说吧”,到了晚上也没给我回复。周四周五没联系。今天我发消息给他,说“我昨天晚上加班到十点,好累”,他说“这么忙,到八月就好了”我确实7-8月特别忙。我说“昨天本来都到家了又被叫走了”他回“嗯”。我说“害,我发现这周互动比较少了,我有点在意,之前和你接触还蛮开心的。还要继续了解吗”,他微信引用我加班的话说你又辛苦了,八月就好了。回避我要不要继续的问题。我不理解为什么变化这么突然,反差这么大,为什么不能说一句不好意思觉得不合适,祝你找到合适的人。我真的充满困惑。我感受到他前面的重视,后面的轻视,我感受到不被尊重。有点难受。
前后反差确实挺大让人困惑不已,也挺失望生气的,你觉得不合适说清楚就好了你也不会死缠烂打,他觉得直接语言表达害怕伤害你,却不知道模棱两可更是伤害。看的出来你挺中意他的,所以互动中回应的比较积极,甚至主动抛了很多话题来聊,而他似乎前期很配合聊了挺多,但也不排除他不喜欢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男女是不一样的,男性喜欢现实的接触触摸来升温感情,女性喜欢聊天来感受关爱给出关爱,当你的倾诉欲望远大于他,他配合你来聊,久了他就会累,他不积极语言回应了,你就会觉得他疏远了,殊不知他可能就不是话唠吧,刚接触时都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久了才是真面目。你可以先不主动了,看看他还有没有主动行为,如果没有那答案很明显了,他不想明说不合适伤害你,希望冷处理自然而然淡掉。突然的变化会让女生自我怀疑是不是哪里没做好,你们还才刚开始接触不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地图有自己理想伴侣的影子,不是你不够好,只是单纯不是他幻想中伴侣的样子而已。好好爱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感情困惑可以和我私聊更多哦!
能感觉到你现在又困惑又委屈,前面明明相处得挺热络,他主动又有肢体接触,你也不排斥,结果突然就冷下来,连句明确的话都没有,换谁都会不舒服的。
其实这种反差很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他一开始确实有好感,但接触后发现没到想深入的程度,又拉不下脸直接说(尤其还是领导介绍的,可能怕尴尬);要么就是他本身处理关系的方式比较模糊,习惯用冷淡代替拒绝。
不管哪种,他回避“要不要继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了——至少现在没打算认真推进。你主动问出来已经很大方了,不用纠结自己哪里没做好,反而该庆幸早点看清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比拖着耗着强。
领导介绍的又怎样?合不来就是合不来,没必要因为这个委屈自己。你值得更干脆、更尊重人的相处,别让这点事影响心情呀~ 要不要晚上吃点好的犒劳下自己?
我感觉到了你现在又困惑又委屈,前面四次见面明明聊得不错,他主动靠近、肢体接触时你也不排斥,怎么突然就冷下来了,连句明白话都没有。这种“前热后冷”又“回避回应”的态度,换谁都会觉得不舒服。
其实他前期的肢体接触,哪怕你不反感,和主动邀约,确实会让人觉得“他对我有好感”,你反馈积极、不排斥,也是很自然的回应。但后面的疏离,可能有几种可能性,或许他一开始只是觉得“可以接触看看”,接触中发现没到喜欢的程度,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说“不合适”,干脆用冷淡回避;也可能他本身就是这种相处模式,初期热情,新鲜感过了就降温,没想过要明确表态。
但不管哪种原因,他“回避回答是否继续”的态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答案了。只是这种“不直接说”的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纠结,你会忍不住想“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甚至怀疑自己的感受。
不过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主动表达“在意互动变少”,直接问“要不要继续了解”,这已经很勇敢、很坦诚了。他选择回避,是他没勇气面对“拒绝”或“结束”,不是你的问题。
领导介绍的关系,确实会让人多一份顾虑,但“客客气气”不代表要委屈自己。如果接下来他还是这种敷衍态度,或许你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收回来,不用再主动开启话题,也不用纠结他的回应。你的感受和时间,比“搞懂他为什么这样”更重要。
如果实在觉得憋得慌,甚至可以找个机会(比如领导偶然提起时)轻描淡写提一句“最近和他没怎么联系啦”,不用解释太多,也算给介绍人一个自然的交代。别让这种“不清不楚”的状态,影响你太久。
能感觉到你现在心里特别拧巴——前面四次见面明明聊得挺好,他主动又热情,连那些肢体接触你都不反感,本来是往好的方向走的,结果突然就冷下来了,发消息敷衍,还回避你“要不要继续”的问题,这种“热得快、凉得急”的反差,换谁都会懵,甚至觉得有点被耍了似的,委屈又困惑,太正常了。
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坦诚了,直接说出自己在意互动变少,也问了要不要继续,这本来就是成年人相处该有的坦荡。但他偏偏绕开核心,只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这种回避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了——要么是他自己也没理清,要么就是没勇气正面说“不合适”,可不管哪种,对认真对待这段关系的你来说,都是不尊重的。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再直接问一次,不用绕弯子:“其实我更想知道你的想法,是觉得不太合适,还是有别的顾虑?大家都是成年人,直接说出来反而轻松,你觉得呢?” 这样既保留了体面,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管他怎么答,至少你不用再耗在这种模糊的猜测里了。
你值得被认真对待,不管结果是继续还是分开,都该明明白白的,对吧?
从您的描述来看,这段关系目前处于“初期热情消退+沟通错位”的阶段,你的困惑和失落主要源于对方态度的突然转变,以及他对关键问题的回避。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拆解可能的原因,并给出一些行动建议:
一、他态度转变的可能原因
1、热情消退,但缺乏结束的勇气
初期的主动邀约、肢体接触(即使你未反感),可能是他出于“推进关系”的本能尝试(比如想确认你是否对他有兴趣)。但随着接触深入,他可能逐渐意识到:你对他的兴趣程度(比如你更主动开启话题、约他)与他预期的“双向奔赴”有落差;或他在实际相处中,发现你们在性格、三观或生活习惯上并不契合(比如他可能觉得你太独立,或他本身对亲密关系的节奏较慢)。但他没有勇气直接说“不合适”,于是用“疏离”这种被动方式拉开距离,试图让你“知难而退”。
2、对关系的定位与你不同
他可能将目前的互动定义为“朋友/暧昧试探期”,而你在积极反馈中已经隐含了“进一步发展”的期待(比如在意互动频率、主动确认关系走向)。当他意识到你的期待超出他的舒适区时,便会用回避来保护自己的边界,避免“被推进”的压力。
3、外部因素干扰(如工作/情绪)
他提到“七月八月特别忙”,可能近期工作压力骤增,导致他暂时抽离了亲密关系的精力投入。但这种“暂时忙碌”与他初期的高浓度互动形成对比,且他没有主动解释(只说“八月就好了”),反而显得敷衍,容易让你误解为“兴趣下降”。
边界感模糊,试探过度后的退缩;初期的肢体接触(贴胳膊、捏脖子、挠屁股)可能是一种“试探”——想观察你对亲密行为的接受度。但你明确表达过“别挠屁股”后他仍继续,说明他对边界的敏感度较低;而当你开始在意互动频率时,他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越界”或“冒进”让你不适,于是用疏远来调整,但这种方式本身也是不成熟的。
二、你需要警惕的信号
无论原因如何,他的行为已经暴露了一些关系中的隐患,需要你重点关注:
1)回避核心问题:当你直接问“还要继续了解吗”,他用“八月就好了”转移话题,说明他不愿直面关系的走向,缺乏沟通的诚意;
2)投入不对等:前期他是邀约发起者,后期却需要你主动约他(“周三中午我约他晚上遛弯,还是我去找他”),热情明显回落;
3)边界感不足:即使你明确表达过“别挠屁股”,他仍继续这种行为,说明他对你的感受不够在意,或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推进关系,而非尊重你的节奏。
三、给你的行动建议
先梳理自己的需求和底线
1)问自己:你能接受的亲密关系节奏是怎样的?你希望对方在关系中投入多少精力?你对“被尊重边界”的底线是什么?(比如,明确拒绝肢体接触后,对方是否能立刻停止?)只有先明确自己的需求,才能判断这段关系是否值得继续,避免因“不甘心”或“习惯”而妥协。
2)主动沟通,但不“讨好”
如果你仍想给这段关系一个机会,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表达感受,同时观察他的态度。例如:
接受“关系可能随时结束”的可能性
相亲关系的本质是“双向选择”,如果对方始终不愿投入、回避沟通,或让你持续感到不被尊重,及时止损比“等待他改变”更重要。
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观察期”(比如1-2周),如果他的态度没有改善,就可以明确告诉他:“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坦诚地聊聊彼此的想法,但如果你暂时不想讨论,我也理解。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合适的人。”
最后想说~~初期的热情像烟花,而长久的关系需要持续的耐心和沟通。他的转变未必是“你不好”,更可能是他对关系的期待与你不同,或他自己也没想清楚要什么。而重要的是,你要在这段关系中保持自我觉察——你的感受(比如“不被尊重”“困惑”)是最真实的信号,别忽视它。无论最终选择继续还是离开,都要优先照顾自己的情绪,因为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更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你对这段关系的感受非常真实且细腻,能够清楚辨别出对方前后的态度变化,也能表达出自己的困惑与难受,这是很宝贵的自我觉察。从你描述的互动来看,你是带着真诚去回应和接纳对方的靠近,也没有设防,甚至在一些肢体接触上,你并非立即排斥,是出于一种对关系的信任与试探性的接纳。但对方在没有明确表达的情况下突然冷淡,甚至回避你的直白提问,这样的反差确实容易让人感到困惑和被轻视。尤其是在你已经主动沟通、表达善意之后,依旧得不到明确回应,会让人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但请你记得,这并不是你的问题。
很多时候,一些人并不会真正认真地经营一段关系,他们靠近时很热络,但一旦感觉不确定或没有达到他们预设的期待,就会选择用“慢慢疏远”来代替清晰的告别。这种方式虽然常见,但对被动承受的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它传递的不是坦率而是漠视,也会让人对自己的价值感产生动摇。你并不是不值得被爱的人,更不是过度在意的人,而是一个愿意认真了解、真诚投入的人。如果对方无法回应这样的你,那也许正说明他无法承接一段需要真心与责任的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也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感受,是他无力回应,而不是你哪里不够。你可以难过,但也值得把时间和心力留给真正懂得尊重和珍惜你的人。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现在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一样——明明前几天还相处得挺顺畅,甚至肢体接触时你也没觉得不舒服,怎么突然就冷下来了?那种从被主动靠近到被刻意疏远的落差,加上他回避你的问题、不直接给答案的态度,确实会让人觉得既困惑又委屈,好像自己的感受被轻轻放下却没人在意,这种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真的挺难受的。
其实从你的描述里,能看到你是个很真诚的人——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告诉他“痒”),也直接提出了困惑(“还要继续了解吗”),这些都不是你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从关系互动的角度,拆解一下这段经历里可能藏着的信号:
1. 他的“突然降温”可能藏着什么?
从心理学的“亲密关系发展阶段”来看,认识15天属于“试探期”,双方都在悄悄评估“这段关系是否符合期待”。他前期的主动和肢体靠近,可能是他表达好感的方式(虽然有些边界感模糊),但后期的疏离,更可能是他内心有了犹豫却没勇气直接说出口:
- 或许他意识到你们的相处模式里,有他没说出口的“不匹配”(比如他可能觉得你的回应方式和他期待的不同,或者他自己有其他顾虑);
- 也可能他本身就习惯用“冷处理”回避冲突——比起说“不合适”可能引发的尴尬,沉默对他来说更“轻松”,但这种方式恰恰忽略了你的感受。
2. 你对“尊重”的敏感,其实是对“认真对待”的期待
你觉得“不被尊重”,核心不是他的肢体接触,而是他前后态度的反差和回避——你期待的是“喜欢就认真相处,不喜欢就明确说清”,这种对“关系透明度”的重视,其实是很健康的亲密关系观。很多时候,让人受伤的不是“被拒绝”,而是“被模糊对待”——就像走在路上突然被绊了一下,却不知道是谁绊的,这种“失控感”才更让人难受。
可以试着做的调整:
- 允许自己“暂时困惑”:不是所有关系的结束都有“标准答案”,他的回避可能和他的性格、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关,未必是你的“错”。不必逼自己立刻想明白,接受“有些人就是会用不恰当的方式退出”,反而能减少自我怀疑。
- 把“确定感”握在自己手里:既然他回避明确答案,你可以试着为这段关系划一个“观察期”——比如接下来1-2周,不主动发起话题,观察他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改变(比如主动解释、重新投入互动)。如果依然是疏离状态,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时你可以选择更主动地结束(比如“感觉我们可能不太合适,还是谢谢你这段时间的陪伴”),把“结束”的主动权拿回自己手里。
- 梳理自己的“关系底线”:这次经历其实帮你明确了一个重要的点——你在意“真诚沟通”和“明确态度”。下次再进入新的关系,可以更早地通过细节观察对方是否符合这个底线(比如看他如何对待“小冲突”“小分歧”,是否愿意直接沟通),减少后期的失望。
最后想对你说,这段关系里你的感受和需求都是真实且重要的——你愿意真诚对待,也值得被认真回应。哪怕现在有点难受,也是正常的,给自己一点时间消化这种落差,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