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客服热线 400-626-0852

EAP热线 0571-28089956

服务时间(早8:00~凌晨1:00)

对坏关系容忍度高,对好关系因为害怕失望而...

匿名  

我接触心理咨询和心理学有进6年多时间,期间我的心理确实获得了一定疗愈,懂得守护自己的边界感,也变得越来越自信,结交了三两好友。现在总体过着自己比较满意的生活。
今天,我和俩室友吵架了。平时和她们除了在宿舍以外接触不多,今天其中一个人以毕业聚餐的理由说一起聚聚,正因为这个理由,我本来应该为了准备毕业资料而拒绝她们的,但是最后却答应了。我们宿舍就仨人,此前,我们初次见面聚餐过几次以外在没有一起聚餐过。
今天上午,A室友总是动作拖拉在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B室友觉得A很可爱,碍于面子我不得不一起等着A。我们约好晚上一起互写评价,我回来以后一直在赶自己要写的部分,但是A一直催我,这让我很烦躁,因为我已经在不停地写了,再快也快不了。十一点我回去后B阴阳怪气说我耽误她睡觉,觉得我回来晚了耽误她俩写评价。这时候我整个人炸了,因为B没有明确说过一起写评价的时间,而且B平时是十二点才睡觉。所以我觉得B发脾气发得莫名其妙。然后和吵了一架 彻底闹掰。B决定她俩互相给对方写评价,让我自己解决(这我也不担心,因为我在班上许多人都处得挺好的,顺利找到了帮忙的同学)
B是除了名的脾气差,其差脾气已经传到了医院里其他学校的学生圈里,所以她喜欢A从不发脾气的性格可以给她当受气包;而A呢能力不足学习上一直依赖B的帮扶。所以她俩相当互补。但是,B经常会对A隐瞒一部分学习资料,而A向我和其他同学吐槽B是神经病。她俩病态共生。我在宿舍,遇到的情况经常是要么A不断向周围人播散负面情绪,B让我理解A的心理状态;要么B大发脾气,A一边对我吐槽B一边在面前默不作声。
拉回话题中心,今天这场小争吵让我崩溃的原因。首先,我为什么明白时机不合适却依然答应了所谓“宿舍毕业聚餐”——因为我怕自己显得太冷漠,想要一个“与人为善”的虚名——那么,如何把握维护自己边界感和不过于理性冷漠的度呢?其次,我发现对于这种烂关系,我一边鄙夷,一边又担心别人说我“太冷漠”而不敢彻底斩断关系;面对对我友好我也确实觉得很不错的人,我又害怕会失望或者别人别有企图而远离。结果就是对坏关系过于宽容,对好关系过于苛刻且不敢追求——发现这点后我害怕自己之前所谓勇敢与自愈,实际是一场笑话,而我依然有心理创伤,依然有隐性的恶性循环,我该如何挣脱这个牢笼呢?明明已经很勇敢,在接触心理学后明明我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为什么感觉故事结局导向好像还是没有改变,我该怎么办?

回答
5个回答
王如东心理咨询师

一、说明你并没有去疗愈,而可能主要是在用这些心理学知识进一步地武装了理性的明意识的自己,然后把那个感性的潜意识的所谓不好的那部分自己更有效地压下去了。就是说你的防御水平提高了,对那些创伤带来的痛苦可以更好地反制了,这样你在感受上就不会很痛苦了,但这不代表那个创伤就消失了,不仅没有,它有可能变得更大了。其实,你也不必太在意这些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创伤,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什么疗愈不疗愈的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你也是可以带着创伤幸福的生活的,关键是你能否允许、承认和直面它们。

二、具体一点。你并不想聚餐,但是为什么不能直接拒绝室友的聚餐邀请?你不想待在你认为是很烂的关系中,但是你为什么不能斩断它?你说是因为怕自己显得太冷漠,你想立一个“与人为善”的人设。那更进一步是什么意思呢?这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根据上面我说的允许和承认的说法来说,就是你不允许自己是一个冷漠的人,你不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你不允许自己是一个不善的人,你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善的人。其实是可以的,老娘就是冷漠、老娘就是不善良,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但是你为什么难以允许呢?那想必是你以往的时候因此受过嘲笑、奚落、批评、否定等等的伤害,被这样不好的对待过,给你留下来的一些阴影、创伤啊,积压下来的一些痛苦给你带来的影响吧。另一方面表示你对他们是有期待的,你拒绝不了是因为你对他们有期待,这个期待可以概括为希望他们对你好,你放不下这个期待也就无法拒绝他们了。其实你对他们的期待在现实情况中是很少的,你如此难以放下,就还是因为这应该是你小时候对父母的期待吧。就是如果他们总是打击你或者爱你不够,与你没有多少情感上的链接,那你必然是会想要得到的。这是人性,你是人,所以一定会是这个样子。

所以,你为什么不能拒绝呢?一方面是你不允许自己是一个“坏”人,另一方面放不下对他们的期待,更进一步的原因都是你被伤害过或者没有爱够。简单说就是缺爱,缺爱会怎么样呢?那就索爱嘛,所以就会讨好别人,也就难以拒绝了。

三、同时,每一次讨好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委屈,当压抑的足够多了的时候就会爆发。你要考虑的不是与别人的关系,而首先应该面对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你可以审视一下这些年来,你都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对自己好吗?如果你对自己都不够好的话,别人闻着味道也会践踏你的边界的。

祝欢喜。

于阳心理咨询师

接纳改变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偶尔妥协社交期待不等于倒退,而是人性正常的矛盾。

对于边界与友善的平衡,可尝试80%原则,当拒绝他人时,先评估自己的状态,若配合对方会消耗你超过20%的情绪能量,就优先守护边界。今天的聚餐答应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后你清楚认知到自己的妥协动机。

关于对坏关系宽容,对好关系苛刻,建议做关系的分级,把人际网络分为核心圈(深度信任)、协作圈(互利合作)、社交圈(表面友好)。对病态共生者,如AB室友,直接降级到社交圈,保持基本礼貌即可,同时主动选择1-2个你觉得不错的人尝试进入协作圈,约定具体的互助事项,如交换学习资料,用可量化的互动替代情感猜疑。

比起从前,你现在能快速找到替代方案(顺利找到同学帮忙)、能理性分析关系模式(看透AB的共生本质),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改变。真正的心理康复不是永不跌倒。

倪青雪心理咨询师

首先非常感谢你愿意在这里勇敢的倾诉你的困惑和感受。从你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在自我成长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前行的你。你已经通过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知识,获得了显著的成长,比如学会了守护边界感、变得更加自信,也结交了知心好友,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进步。然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绪挑战,就像这次与室友的冲突,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思和进一步成长的机会。

你提到的关于“与人为善”的虚名和边界感的平衡问题,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困惑。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被他人接纳和认可,不希望显得冷漠;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维护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其实,真正的与人为善并不是要牺牲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去迎合他人,而是要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以一种真诚和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你可以尝试在面对类似邀请时,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比如,当室友提出毕业聚餐时,你可以直接说:“我很感谢你们的邀请,但我最近确实有很多毕业资料要准备,时间比较紧张,可能没办法参加这次聚餐,希望你们能理解。”这样的表达既没有伤害他人,又很好地维护了自己的边界。

至于你对人际关系的矛盾心态,害怕被贴上“冷漠”的标签而不敢斩断不良关系,又害怕在好的关系中受到伤害而不敢靠近,这与“矛盾型依恋”模式很类似。你害怕失去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也害怕再次受到伤害,可能是导致你在人际关系中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恐惧和迎合之上。对于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消耗你精力的不良关系,你完全有权利去调整和改变。你可以尝试减少与这些人的接触,或者在与他们相处时,更加坚定地维护自己的边界。而对于那些对你友好、让你感到温暖的人,你可以试着放下内心的防备,给自己一个机会去靠近和了解他们。
当然,顺利适应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就会有新的收获。

你现在的感受和困惑并不代表你之前的成长和努力都是徒劳的,相反,正是因为你在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和自我探索,你才能更加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内心的矛盾和问题,这是你进一步成长的契机。你已经走出了很远的一步,现在需要的只是继续前行,去面对和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也愿意为你提供一个安全、保密的空间,让你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式,我相信你都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江元艳心理咨询师

能感受到你心里那股又委屈又困惑的劲儿——就像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却发现远处还有更陡的坡,明明知道“坏关系该远离”,可脚却像粘在泥里一样迈不开,对吗?
你说“怕显得冷漠而容忍烂关系,又怕失望而推开好关系”,这多像在走钢丝啊:左边是“必须友善”的旧习惯,右边是“怕被伤害”的保护壳,中间那点平衡感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记得你说接触心理学六年,学会了守护边界、变得自信,可这次吵架却让你怀疑“自愈是不是笑话”——但你知道吗?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永远不摔跤”,而是摔跤后能看清脚下的坑。
比如你明明要赶资料却答应聚餐,这不是“不够理性”,而是过去“怕被否定”的影子还在轻轻拽你;你鄙夷A和B的共生,却又担心“被说冷漠”,这恰恰说明你心里有杆秤,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关系,只是还没学会用这杆秤给自己撑腰。

你发现没?你对坏关系的容忍,像在替过去的自己“补窟窿”——怕拒绝就变回那个不被接纳的小孩;对好关系的警惕,又像在提前演练“不被伤害”的剧本。但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靠“友善虚名”活下去的人了呀。就像你能轻松找到同学帮忙写评价,这说明你早就有了离开烂关系的底气,只是心里那个“怕孤单”的小人还在悄悄掉眼泪。

或许可以试试这样:下次遇到纠结时,先问自己“此刻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是赶资料的效率,还是维护“友善”的标签?当你发现自己在容忍A的拖拉、B的阴阳怪气时,试着把那句“我该理解她们”换成“我的情绪也需要被理解”。

至于好关系,不妨给自己定个“三步试探法”:先允许自己好奇对方的善意,再观察三次对方的行为,最后决定要不要走近——就像给心门装个纱窗,既能透气,又能挡住乱飞的虫子。

你知道吗?那些觉得“结局没变”的瞬间,其实是新的开始在敲门呀。就像你现在能清晰说出“对坏关系宽容、对好关系苛刻”,这本身就是比六年前提灯走夜路的你,更亮的光呢。

要不要试着今晚给信任的朋友发条消息,聊聊你喜欢的事?让心里那个“敢靠近温暖”的小人,先探个头出来晒晒太阳呀~

王静怡心理咨询师

听起来你今天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与室友之间的矛盾让你感到非常沮丧和困惑。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你提出的问题:
1. 如何把握维护自己边界感和不过于理性冷漠的度?
2. 如何挣脱心理创伤和隐性恶性循环的牢笼?
3. 如何面对对自己友好的人,同时又保持健康的自我界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逐一进行讨论:
1. 你可以尝试设立清晰而坚定的界限。当你觉得受到侵犯时,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学会说“不”,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的时间或精力不允许的时候。在答应别人的请求之前,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参加,不要因为害怕被贴上“冷漠”的标签而勉强自己。

2. 创伤的愈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你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接触心理学多年并且有了一定的疗愈。但是,再次面对挑战时,不要否定自己的努力。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螺旋上升的,会有重复和倒退的部分。关键在于从每次的经历中学习,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

3. 对于对你友好的人,试着以开放的态度去接纳,但同时保持警惕。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